企安指南|员工提出不签合同,离职后竟反手索赔超12万!
发布时间:2025-06-09 浏览次数:次
裁判摘要
近年来,随着新媒体对劳动法规普及度的持续提升,劳动争议案件每年高速增长,合规用工已成为企业经营中无法回避的核心话题。部分企业在用工环节的疏漏,很可能让企业历史利润付诸东流!现实中,看似“省下”的社保费,最终可能化作巨额赔偿金;而一纸合同的缺失,甚至可能让企业付出十倍代价!
【关键词】劳动法规 合规用工 社保费 赔偿金 代价
基本案情
2023年初,某科技公司招聘设计师张某,入职时张某主动提出“不用签劳动合同,社保也无需缴纳,直接发现金就行”,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默许此操作。然而张某工作9个月后提出离职后,却向劳动仲裁委提出以下主张:
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,按月薪8000元计算9个月;
补缴9个月社保及公积金;
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;
仲裁委对以上诉求全面支持,不仅全额支持二倍工资差额,并且裁定补缴社保、公积金加滞纳金,并支付经济补偿,合计超12万元!
在该案件里,企业身陷三大致命风险点而无力辩驳,具体表现如下:
在该案件里,企业身陷三大致命风险点而无力辩驳,具体表现如下:
第一,员工自愿不等于合法免责。 法律强制规定,劳动关系存续超 1 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二倍工资(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 82 条);即便员工书面放弃社保,企业仍面临补缴加罚款(依据《社会保险法》第 86 条)。
第二,现金交易埋下举证隐患。 张某出示工资银行流水、工作成果邮件、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,企业因全程采用现金支付,无法提供反驳证据。
第三,协商一致的致命陷阱。 张某离职时录音显示 “是你们说可以不签合同的”,仲裁委认定,企业作为管理方应主动履行法定责任。
此案警示所有企业:如今劳工碰瓷现象频频发生,合规用工,合规经营已然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工作,只有构建安全的防火墙,才能避免历史利润付之东流。
企安作为中国民营企业“大用工”管控系统的创建者,深知企业经营安全和合规增长的重要性,我们致力于帮助各行各业客户实现从风险用工到和谐用工的转型,并持续推动企业实现合规增长,让中国民营企业经营更安全。选择企安,共赢未来。